首页 >> 合作伙伴 >> 保存机构

保存机构

北大图书馆保存节点

发表日期:2017-11-08来源:放大 缩小

       1898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百余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传播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建成独立现代馆舍的发展时期、艰苦卓绝的西南联大时期、面向现代化的开放时期。如今,她已发展成为资源丰富、现代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宏大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到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和自建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兼收并蓄 传承文明 创新服务 和谐发展”,坚持“以研究为基础,以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以数字图书馆门户为窗口,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书刊借阅、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培训、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学科馆员、软件应用支持等服务,成为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北京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实践,从2010年左右开始就对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方案进行了调研。2015年9月,北大图书馆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机构一起,签署了《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共同声明》,2016年北大图书馆承建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北大示范节点,正式开始进行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北大图书馆组建了十余人的项目团队,分别成立资源谈判、节点运行、新型数字对象长期保存调研等子项目组,全面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目前,北大图书馆已依托自建的现代化数据中心,部署了长期保存系统并配套了存储系统、备份系统,且已签署Emerald电子期刊、ProQuest硕博士论文长期保存协议,保存期刊305种、学位论文全文约65万篇。